:::

  癌症疼痛時常困擾癌症病患,並影響其生活品質。在抗癌治痛的道路上,鴉片類藥物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其伴隨的副作用,卻也讓抗癌過程中更具艱辛。

  鴉片類藥物副作用多數會隨治療過程出現耐受性,便秘是唯一不具有耐受性的副作用,即是只要持續使用鴉片類藥物,病患的便秘副作用就會持續發生,又稱為鴉片類藥物所致便秘 (英文全名 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簡稱OIC)。日本研究指出,60%的癌症病患在使用鴉片類藥物後兩周後會發生OIC,且OIC控制不佳更甚會影響病患對於疼痛治療藥物的使用。

  台灣鴉片類藥物所致便秘諮詢委員會建議,對於初次使用鴉片類藥物的病患,提供充分的諮詢與衛教是相當重要的,使病患及其照護者了解除了生活型態的調整之外,OIC問題有可能需要藥物的介入治療,且當病患出現OIC,應盡速告知醫療照護人員。

  傳統緩瀉劑是臨床上常見的OIC治療藥物,但因僅能暫時緩解便秘症狀,有時無法完全恢復腸胃道的正常排便功能,且經常在視症狀調整藥物的劑量或種類下仍無法改善排便。台灣近期引進針對鴉片類藥物引起的便秘治療藥品,可長期服用或和其他緩瀉劑合併使用,可望在照護病人上增添新武器。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秉持推廣臨床癌症病患的安寧緩和醫療照護,共同推薦由台灣疼痛醫學會出版的2022台灣鴉片類藥物所致便秘之臨床處置指引,期望喚起醫療人員乃至於全民對於鴉片類藥物所致便秘的意識,藉由提出可昭公信的診療建議,進而有助於促進醫療照護水準,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

台灣鴉片類藥物所致便秘之臨床處置指引第一版-2022